上周佛山做機械的陳總發我消息:“我去年花2萬學談判課,記了30頁話術,可跟某車企采購談的時候,我還是卡殼了;后來又學客戶管理課,收藏了‘客戶跟進表模板’,銷售用了半個月就扔了——不知道怎么跟我們的設備訂單結合。”
這不是個例。我見過太多工業品老板,手機里存著“10個搞定國企客戶的技巧”“銷售逼單話術大全”,可真正要解決“怎么讓新人3個月開單”“怎么應對客戶壓價20%”時,還是抓瞎。
直到我帶著團隊,用3年時間把某液壓件企業的銷售業績從1600萬做到4200萬,才徹底明白:工業品銷售不是“堆技巧”,而是“拼體系”。市面上90%的銷售課,都是給你“散裝零件”,卻沒給你“組裝說明書”——你學再多話術、模板,沒把它們串成“從客戶調研到簽單的全流程”,永遠拿不到結果。
今天我就給你4個“好課”的標準,幫你避開智商稅,以后學的每一節課,都能直接用在搞定大客戶、帶團隊上。
第一,看給的是“技巧”還是“作戰流程”
垃圾課只會給你“3個應對壓價的話術”,好課會給你“壓價應對全流程”:
1.事前預防:簽合同前,用“技術差異表”跟客戶說清“我們的設備比同行多2個核心部件,能減少你后續30%的維護成本”(提前堵死壓價借口);
2.事中應對:客戶說“隔壁比你便宜10%”,不慌著讓步,而是問“您說的便宜,是指設備本身,還是包含后續的安裝調試、1年免費維保?”(拆穿低價陷阱);
3.事后鎖客:實在要讓步,不降價,而是“送2次免費巡檢”(保住利潤,還能綁定后續合作)。
就像我在《銷售36計》里講“壓價破局計”,不僅給話術,還附“工業品價格談判SOP表”,銷售照著填客戶的技術需求、競品弱點,不用死記硬背,也能應對自如。
第二,看給的是“理念”還是“落地工具”
很多課只會說“要重視客戶背調”,卻沒說“工業品客戶該查什么、去哪查”。好課會直接給你“客戶背調清單”:
采購需求:查客戶近1年的招投標記錄(比如在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),看他之前采購的設備參數、預算;
決策鏈:問客戶的對接人“這個項目除了您,還有哪位領導需要把關?技術部會不會參與評估?”(附“決策鏈調研話術”);
去年幫寧波做自動化設備的李總,他的銷售用這個清單調研某汽車零部件廠,發現對方之前因為“設備調試超期”換過3個供應商,于是在方案里承諾“15天內完成調試,超期每天賠5000元”,直接打動客戶,簽了120萬的訂單。
第三,看老師是“講理論”還是“帶過隊”
工業品銷售的水太深:國企客戶要走招投標流程,外企看重技術認證,小客戶盯著賬期——沒親自帶過工業品銷售團隊的老師,講的都是“空中樓閣”。
我每年至少親自操盤5個工業品銷售咨詢項目:去年幫做泵閥的張總帶團隊,從0搭建“大客戶攻堅組”,教銷售怎么對接客戶的技術部,怎么寫“技術方案建議書”,3個月就簽了某環保集團的200萬訂單。
我在《銷售36計》里講的每一招,都是我和團隊在一線驗證過的——不是“我覺得有用”,而是“我幫客戶用這招拿到了結果”。

第四,看案例是“講故事”還是“給方法”
垃圾課只會說“我幫某客戶賺了100萬”,好課會拆透“怎么賺的”:
比如我在課里講“節點把控計”,會具體到:
銷售人員從新客戶的資料收集,到第一次拜訪預約,客戶需求的了解,如何滿足大客戶需求的方案設計;進行立體攻關,合同簽訂等各個階段業務員要做的動作、技巧、注意事項,其他部門如何配合。
蘇州做機床的王總,按這個方法帶業務員,最近招的2個應屆生,都在2個半月開了第一個單(一個38萬,一個52萬),比之前快了整整2個月。
如果你也想擺脫“學了沒用”的困境,讓銷售團隊能穩定開單、大客戶能持續成交,我把這套“從技巧到體系”的工業品銷售方法,全濃縮在了《銷售36計》的一天課里——每一招都有SOP、模板、真實案例,學完就能落地。
現在報名課程,我還額外送你“一對一銷售診斷”:幫你分析現在銷售團隊的核心問題(是缺方法,還是缺考核?),給你定制“1個月改進方案”,讓你學完就能用,用了就有結
《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,旨在分享,如有關于作品內容、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!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