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銷售,多數人腦海里浮現的是巧舌如簧的討好、低眉順眼的迎合。但真正能穿透客戶心理防線、建立深度信任的銷售,往往藏著一身“懟人”的硬功夫——這絕非蠻橫爭執,而是用專業鋒芒戳破溝通中的偽裝,用精準判斷擊碎決策時的猶豫,在看似“冒犯”的對話里,反而讓客戶看清自己的真實需求。
客戶說“我再考慮考慮”,新手忙著追問“您有什么顧慮”,高手卻能淡淡回應:“您剛才三次提到預算緊張,其實這款基礎版完全能滿足需求,是不是擔心我推薦貴的?”一句話點破欲言又止的心思,把模糊的“考慮”拽回具體問題。這種“懟”,是看穿借口的敏銳,讓客戶明白你懂他的顧慮,而非只惦記他的錢包。
遇到客戶拿競品壓價:“人家才賣XX元,你這太貴了”,別急著堆砌性價比說辭,不如笑著反問:“您對比過保修期嗎?他們只保一年,我們敢保三年,您覺得這差價,是多花的冤枉錢,還是買的長久安心?”不回避價格差異,反而用反問引導客戶聚焦價值本質。這種“懟”,是對產品底氣的自信,用專業參數對沖情緒化壓價,讓客戶在對比中算出真實的“劃算”。
還有些客戶習慣性挑刺,從外觀到功能雞蛋里挑骨頭。與其連連道歉退讓,不如坦誠回應:“您說的這個細節確實不是頂配,但您平時用它最多的是煮茶還是熬湯?如果是后者,它的恒溫功能才是核心——您更在意面子上的精致,還是里子中的實用?”這種“懟”,是幫客戶剝離無關緊要的挑剔,回歸真實使用場景。當客戶意識到自己在為不重要的點糾結時,反而會佩服你的清醒與實在。
所謂“會懟人”的銷售,從不是為了在言語上贏過客戶,而是用直截了當的專業,幫客戶越過自己設下的決策障礙。他們的每一句“不客氣”,都基于對產品的吃透、對需求的洞察,在看似對抗的表象下,藏著“我幫你解決問題”的真誠。畢竟,客戶買的從來不是順從,而是能看穿他真實需求的“懂行”——這種帶著鋒芒的專業,恰恰是最高級的銷售力。
我們團隊13年輔導了超過200家上市公司與行業領軍企業,總結了一套實戰銷售課程,《銷售36計》,如果你想擺脫目前業績增長緩慢或停滯的現狀,掃碼報名搶位.
《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,旨在分享,如有關于作品內容、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!》